作者:刘丹
京山市钱场镇水麻酥历史悠久,是以面粉、白糖、黑芝麻、麻油、水为原料,调制成直径为5厘米、厚度3厘米面团后烘烤而成的酥饼。
钱场水麻酥起源于清代,1828 年,有一汉川逃荒者流入钱场,被一杨姓家族收留,逃荒人为报答杨家,将水麻酥制作手艺传授给杨氏。1953 年后,杨氏又将手艺传授给吴兴隆、孔宝休、魏圣林、邓泽清等人,后陆续下传,延续至今。
钱场水麻酥制作工艺精湛,分浸、冲、蒸、搓、筛、擦、揉等十八道工序。
它以面粉、麻油、白糖、黑芝麻为原料,适当加水,做成面团后,放入恒温烤箱将其烤熟,成品为10个饼子的一筒,2 筒为一盒,每盒重约为450 克-500 克。
通过近200 年的传承,使水麻酥口感好、味道纯、颜色正,具有味道上口,
独特,香甜,以香、酥、甜而被市场所接受,成为钱场居民过春节、婚嫁等喜事必备的一种食品。
钱场水麻酥不仅需要精湛的手工技艺,而且还要把握季节与上市时间。春节是一年的开始,是春天的节日,人们为尊敬长辈,关心孩子,不论是拜年还是吃早点,视水麻酥为最上等“点心”。
“茶馆不卖水麻酥,茶客不往门前走;请客不用水麻酥,宾至桌前又回头。”这是100多年前荆楚地区流传的一首歌谣。而今,“钱场水麻酥,点心第一流,工序十八道,样样有讲究,糠甜芝麻香,精粉拌麻油,婚宴不可少,送礼不发愁”是现如今人们对钱场水麻酥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