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佛烘肘是四川自贡的一道特色小吃,这道美食是川南千年古镇牛佛镇的名厨在川味烘肉的基础之上改进而来,故取名为牛佛烘肘,早在清康熙年间就是宫廷贡品,本产品具有色泽棕红、味鲜回甜、咸淡适度、肉质肥嫩、香气浓郁、肥而不腻的独特风味,适宜不同年龄人士食用,是宾宴时不可缺少的佐餐佳肴、馈赠之佳品。
牛佛镇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交通位置十分重要。牛佛镇兴于明未清初移民进入以后,现今整体格局沿存,最引人注目是在那一片青房中崭露头角的封火墙,其造型生动,变化多端,睹之无不令人振奋。
关于牛佛烘肘这道名菜,在当地传说中是与李自成关联的。
话说闯王李自成北京兵败后,逃往南方。途经牛佛时,已是人困马乏疲惫不堪。一行人饥饿难耐,店铺却都已打烊,无以为食。他们投宿在一户人家中,这家主人正好是少林寺火工头陀的后人缪二。缪二家传制作烘肘的绝技,很是知名,据说苏东坡曾去当地向缪二的高祖讨教烹肘技艺。
缪二见这一行人气宇不凡,有心展示一下家传绝技。他当下让儿子将猪圈里养了多年的母猪杀了,做了一份烘肘给这一行人食用。李自成吃后大赞缪二手艺,给了他一堆银两,问他用什么猪肘才能做得这般美味?缪二面对闯王一堆银两,不经意就把做烘肘的秘密说了出来:用薏仁、冰片、人参、花生等材料喂食五年以上的母猪肘。一代接一代人…缪二的名字在当地人嘴里成了牛二,缪二做的烘肘也成了当地的一道招牌菜,一直传到现在。
牛佛烘肘的制作方法如下:
主料是猪前肘。调料有盐、冰糖、冰糖色、料酒、老姜、葱结、五香粉、肉汤、猪骨头、色拉油,有一定保健作用的植物中药等。
制作时,先将猪前肘去尽残毛,烧烙刮洗干净,入沸水锅中过一次水,清水漂洗;猪骨头也出一次水。下色拉油烧至六成热,老姜洗净拍破下锅,葱结下锅,用小火炒香;再放五香粉炒,然后放肉汤、冰糖、盐、冰糖色、料酒入锅烧沸。取一大锅,将猪骨头垫底,放入猪肘,灌入制好的汤汁,先中火烧沸,再改小火把肘子烘(火+巴)。最后将烘(火+巴)的肘子盛入盘中,取原汁收浓后淋在肘子上成菜。烘制的时间把握是牛佛烘肘成败的关键,时间短入不了味,时间长了又会影响成品的品相,所以时间的控制必须精当,是全部工序的要点。
“牛佛烘肘”整形成皇冠状,色泽鲜嫩,味美香甜,食之不烂,肥而不腻,名震巴蜀,后经官府传入宫中,成为康熙年间宫廷的上等菜肴。烘肘端上桌来,初次与之谋面的人都会有些目瞪口呆,如果用一个字形容——野!用两个字形容——霸道!盈尺的阔口盆子里满满当当的只装了这么一个肘子。肉色棕红鲜亮,汤汁深红浓稠,这种看似沉稳而内敛的颜色,在饭桌上却是最让人不能容忍的,必欲啖之而后快。这时烘肘的香味在近处反而不是那么馥郁浓烈,它只是轻柔而舒缓地潜入人的鼻息,却最能勾起人的口水!小伙伴们,四川自贡美食“牛佛烘肘”,你吃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