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冬奥出圈的美食豆包吗?
软糯香甜的豆包
让很多运动员爱不释手
马耳他运动员珍妮丝·斯皮泰里
比赛间隙都不忘掏出豆包开吃

又香又甜的豆包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往下看,一起来解锁知识点
↓↓↓
谁能拒绝软糯香甜的豆包呢?
豆包,我们平时经常吃
这次它也“跻身”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运动员菜单

北京冬奥会比赛期间
豆包成为
很多国外运动员非常喜欢的食品
选手们在赛场竞技的同时
也感受到中国美食的魅力

北京冬奥组委奥运村部
餐饮处副处长郜雪梅说
豆包的受欢迎程度
出乎意料
将豆包纳入菜单的原因
一方面
它是中国传统美食的代表之一
可以让世界各国运动员
了解中国的传统美食文化
另一方面
带甜味的面食受众较广

又香又甜的豆包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豆包原本是
用黄米和赤小豆做成的面点
又叫黏豆包
黄米有黏性
不容易干裂又扛饿
因此,古人出门
很喜欢带上豆包当干粮

随着中华饮食文化不断融合、发展
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人们渐渐用白面替代了黄米
豆包也变成了
现在我们常见的这种白面豆包

2009年柳泉居京菜制作技艺
被列入北京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就包括北京传统豆包制作
制作软糯香甜的豆包
不仅面粉选择有讲究
豆馅制作更是一门学问
满满的童年记忆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
小时候吃豆包
大多是妈妈亲手做的

尤其是过年的时候
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蒸豆包
黏豆包
和“年”谐音
而且是蒸熟的
寓意蒸蒸日上

有的人家为了凸显过年的喜庆
还会在豆包上点个红点
邻里之间也会互送圆头圆脑的豆包
祝愿阖家团圆
那一口甜美软糯
滋养了很多人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