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食网 - 美食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听福州 | 福州人为了带这种美食回国,有多拼!
3.biz | 商业搜索

听福州 | 福州人为了带这种美食回国,有多拼!

信息来源:eoomoo.com   时间: 2025-01-07  浏览次数:80

  建议佩戴耳机,获得更佳收听体验

  甜软糯的烤地瓜是一种让人幸福感倍增的美食。

  地瓜,又叫甘薯、红薯、番薯。可你知道吗?福州可是最先引进甘薯的地方。而把它引进中国的,正是被誉为“甘薯之父”的福州人陈振龙。

  出生于福州书香门第的陈振龙自幼勤奋读书,不到二十岁就中了秀才。而后,他弃文从商,把家搬到了福州达道铺。明万历年间,天灾不断,百姓们食不果腹、流离失所。为了维持生计,陈振龙带着孩子随着商船远赴吕宋经商。吕宋也就是现在的菲律宾。

陈振龙

  在吕宋,他看到当地人都在种甘薯。这是西班牙人带来的一种特别农作物,不仅耐旱、环境适应能力强,最主要的一点是产量非常高,不管生熟都可以食用,生吃脆甜可口,熟吃香甜软糯,并且有很强的饱腹感。这不禁让陈振龙联想到家乡饥荒的状况,于是他积极地向当地人学习甘薯的种植方法,并且想把薯种带回国内。

  可让他烦恼的是,甘薯是西班牙殖民者在吕宋推广种植的,对其管控非常严格,绝不允许任何人带离境内。如果冒险将薯苗带到船上,一旦被发现,不但陈振龙自己的性命难保,还会连累整个商船,必须得想一个万全之策。

  一天,陈振龙正在船上整理货物,正遇见吕宋的官兵前来搜查。其中的一名官兵将甲板上拦路的吸水绳抬脚就踢到了一边,正是这个无心的举动引起了陈振龙的注意。

  陈振龙和儿子连夜便将薯苗和旧缆绳编织在一起,糊上泥巴,既能更好地掩藏薯苗,还可以保护薯苗的根。他将“缆绳”藏在了船上不起眼的地方,顺利避过了离境检查。经过七个昼夜的颠簸航行,陈振龙父子终于带着薯苗安然无恙地回到了福州。

《金薯传习录》记载了陈振龙将红薯引入中国的经过

  就在这一年,福建大旱,粮食收成锐减。在陈振龙的帮助下,甘薯得以在福建大面积推广种植,解决了粮荒,救助了万千灾。为了表达对陈振龙冒死引进甘薯的感激之情,后人在乌石山修建了先薯亭感念他的功德。

  如今,先薯亭矗立在福州乌石山清冷台,经过了多次重建与修复,成为乌山上一座披着天蓝色“外衣”的古亭。亭子旁边的《先薯亭记》碑刻,记载着这段传奇往事。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美食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