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英国,大家脑海中一定有很多一闪而过的形容词,也许是“黑暗料理”、也许是绅士淑女般的演员,也许是保守严肃的社会风气,但这些才不是真正的英国!
说到英国演员,马上就要完结的《杀死伊芙》第四极季里,饰演小恶魔的朱迪·科默,就不是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英国淑女”。

第四季里的朱迪仍每集变着花样地换衣服,多大胆的设计都敢穿,真的很养眼。有时候甚至让人怀疑这到底是悬疑片还是时装片。不管是廓形衬衫,还是性感热裤,抑或是气场爆表的印花西装,朱迪都能撑起来。

其实即使脱离角色,朱迪在红毯上的时尚表现也非常多变,大胆自信。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利物浦姑娘,朱迪妥妥打破了人们对英伦时尚和英国风情的刻板印象。



(左右滑动查看)
在人们的印象中,英国女演员总是端庄内敛的。是《唐顿庄园》里穿着长裙,有点“老派”和高傲的大小姐,而男演员总是一本正经穿着西装三件套:


(左右滑动查看)
说到英国时装人们谈论得最多的也只有经典款的风衣、大衣之类的,觉得他们只会用格子和米字旗做装饰,甚至有些美国人觉得英国只有Burberry一个时尚品牌。


(左右滑动查看)
优雅但略显“古板”,英国时尚带给人的感觉和英伦文化有些相似,但其实这些都只是刻板印象。
真正的英国就像朱迪·科莫的衣柜一样丰富多彩,它大胆、友善、包容,而且充满了无限活力。
这次报姐就推荐一些能深入了解英国的影视剧纪录片,带大家走进真正的英国,大家可以收藏一下啦~
你以为vs真实的英伦时尚
《Vogue》的全球首席内容官安娜·温图尔,是《穿Prada的女魔头》原型,她可能是当今时尚界最有权势的女人了。
出生于伦敦的安娜,在回顾Met Gala历年最佳明星装扮时的选择却让人吃了一惊。

Stella McCartney在1999年Met Gala临时接到邀请,她没有去买晚礼服,而是就穿着自己刚刚缝制的露肩上衣,搭配手边仅有的裤子,来到全是华服的秀场。

看似“格格不入”的Stella,却成为了当场唯一的焦点。安娜说,Stella的另类自我值得写入时尚史。

事实上,英伦时尚也是如此,它保留着英式文化的韵味,又能轻松包容一切新颖的想法。
Stella McCartney创始的同名品牌,不光设计简约英气,还因坚持使用可持续材料在全球久负盛名,而且集体跳舞的大秀你一定没见过:

很多人不知道走亚洲嘻哈潮流风的Superdry,其实是土生土长的英国牌子,被认为是优雅典范的凯特王妃,也经常穿它家的衣服,算是骨子里的一点小叛逆吧~

英国还有朋克摇滚范,被称为“平价西太后”的AllSaints。
不光受英国人喜欢,Selena、桑婆、小k等美国女星也超爱。



(左右滑动查看)
所以说在Burberry之外,英国优秀的品牌真的不少 ,它们在吸收包容中让英伦时尚更加多彩。纪录片《走进英国时尚杂志》就充分地展现了这一点。
这是记者第一次走进英版《Vogue》的编辑部,看从业者如何打造这部时尚圣经。

跟随每年看150场大秀的编辑们,在片中还能一探世界四大时装周之一——伦敦时装周的魅力。
全世界的潮人、名模、大牌汇集于此秀出自己,展开了关于时尚的无数种定义。

矗立在路旁的伦敦艺术大学和皇家艺术学院为世界培养着无数时尚人才,自由穿搭的潮人穿行在城市中,相信即便只是普通人,也能轻易感受英国处处散发着的潮流魅力。

今年来看伦敦时装周的年轻人
有些人可能就会问了:既然英国能融汇全世界的时尚元素,怎么在饮食上就那么单一呢?这么想可就大错特错了,英国才不是美食荒漠呢~
黑暗料理?吃货福地!
英国“黑暗”料理总被吐槽,就连美国民众也会开一些英国美食的玩笑,说起英国“美食”大家估计也想不出什么美好的画面:




(左右滑动查看)
其实英国的食物真的挺丰富,除了众所周知的炸鱼薯条和营养均衡的英式早餐,每个城市都有特色美食。

牛肉馅的约克郡布丁香酥多汁,牧羊人派芝香浓郁荤素搭配,更发明了堪称西餐厨师必考题的超难高级料理“威灵顿牛排”。



(左右滑动查看)
顺便一提,上海朋友吃炸猪排必蘸的辣酱油,也来源于英国,是这里随处可以买到的特产:

下午茶文化盛行的英国还是个烘焙大国。这里推荐一个既养眼下饭,又精彩搞笑的大热真人秀《英国烘焙大赛》。
看这个之前你永远无法相信英国有这么多藏龙卧虎的非专业糕点师。

这些参赛者必须会做各国的咸点、甜点和面食,审美和技术都要在线。

节目里经常会出现很刁钻的考题,比如让大家用土灶做烤馕:

节目的保留环节,就是让大家把蛋糕做成别的物品的样子。一名参赛者做了个面包条和三明治,不切开一点都看不出来是蛋糕!


就连大家都爱的一美詹姆斯·麦卡沃伊也在节目中小试牛刀。

其实,英国真的不是刻板印象中那样饮食贫瘠的地方。超市里可以买到各国的食材,很多城市都能轻松找到来自各国的正宗餐馆。

被评选为最佳餐厅之一的马来西亚菜Sambal Shiok,位于伦敦
这里就连中国各大菜系集齐了不少,甚至在酒吧里还能找到重庆小面。

除了平民美食遍地有,英国大城市的米其林餐厅更是密集。
这里不光有英国的味道,也有每个人家乡的味道,可以探索很久很久...

除了各国美食,来英国必须探索的还有这里秀丽壮阔的自然美景。
皇宫城堡or田园风光?
提到英国的风景,99%的人会想到大本钟、伦敦塔桥这样的古建筑,亦或者是繁华拥挤的伦敦金融区,王室的宫殿城堡。这难免让没去过英国的朋友,觉得英国的风景都有些不亲民。

但英国最强的魅力,恰恰在于这里谁都可以享受的,沁人心脾的自然田园风光。
比如水草丰美宛如走进简·奥斯汀小说中的约克郡。


在高分英国电影《上帝之国》和治愈系英剧《万物生灵》中也能一览这里的美景:


比如惊涛拍岸的多佛白崖,

或是充满壮阔野性美的苏格兰高地,

这里再推荐个非常适合放松心情,展现英国乡村风貌的慢综艺和纪录片。
首先就是《克拉克森的农场》,看著名主持人Jeremy Clarkson从零开始学做农夫。


片中不光有令人赞叹的乡村美景,还有各种神展开,经常会笑得肚子疼。

此外,《坐着火车游英国》《英国国家公园》都是能涨知识又能舒缓情绪的纪录片~

秀美的英国自然风光或许常让人感到平静,安宁,但这并不代表在这里生活的英国人是古板或无趣的。
假高冷,真幽默
人们总以为英国人高冷高傲,不好相处,这可能是因为刻板印象里许多英国人都有着Stiff upper lip(直译为“僵硬的上唇”),所以也有人吐槽:三个英国人同框,却凑不出一副嘴唇:

这样的嘴型虽然代表着英国人引以为傲的坚毅品质,但难免会让他们看起来过于严肃:

美国人吐槽,怕不是连英国的小狗都是带着上流口音的老古董:

在外人看来,英国的文艺作品更是非常“古典”,说来说去就是007、福尔摩斯、指环王、哈利·波特:

但其实,英国人相当有活力和创意。对于自己,他们充满了自嘲精神,吐槽自己的时候比其他国家的人还猛,甚至出了好多“自黑”的影视作品。
比如搞笑纪录片《大英烦事多》,明星们一起在玩梗中展现英国人的处事哲学。作为外国人的我们,看着看着就会发现,自己和他们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一本正经调侃英国历史的爆笑纪录片《扯淡英国史》:

再比如儿童节目《糟糕历史》,几个演员分饰多角,穿越千年把历史事件变成歌舞小品,讲述课本里不会提及的名人轶事。枯燥的历史也能变得很喜感,让成年人都爱不释手:

这样的幽默感,一定程度依托于英国宽松包容的创作环境,在这里有无数脑洞大开的神人,能把任何你想不到的东西,变成好看的节目。

比如在国内也很火的综艺《我会骗你吗》,就是一群喜剧人和明星猜对方说的是不是瞎话,最搞笑的是,这里面的真话内容也特别离谱:

与之有点类似的是一年一度的明星时事问答节目《大胖考》(The Big Fat Quiz),别被简介吓怕了,现场嘉宾各种满嘴跑火车,各种调侃:

还有被称为英版吐槽大会的《Roast Battle》,脱口秀演员像rapper一样一对一互怼,现场经常妙语连珠,要想怎么用英文骂人不带脏字,看这个就行了:

就连《乐坛毒舌嗡嗡鸡》这种音乐竞猜节目,也能让人笑到头掉,还因此知道了不少欧美乐坛的冷知识:

更不用说把改装车玩到世界闻名的《Top Gear》、把明星送去学花滑的《Dancing on Ice》,英国人到处都能找到创作的灵感,可以说非常会玩了。

这些创意和脑洞不仅被英国人用在了文艺作品上,更体现在了年轻人的点滴校园生活中。
国际化的英式校园
很多人眼中,在英国上学,接受得是传统、古板的教育,甚至有不少美国人以为英国小孩都在贵族学校和城堡里上学,每天喝茶打板球,看上去一点也不多元、活泼。

真实的英国校园并不老派也不沉闷,就像青春英剧《肥瑞的疯狂日记》和《伦敦女孩》那样,充满了朝气、欢笑与动人的故事。


不管是中学还是大学,学生们有各种奇奇怪怪的文化活动。比如很多大学不光有常规的社团,还有魁地奇俱乐部,大学之间还有联赛。

球技出色的话,甚至能加入魁地奇国家队,参加世界大赛。真·魔法世界照进现实。

各国、各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拥有很多释放才艺,挖掘潜力的机会。比如,在培养出无数摇滚乐大师的英国,几乎每个大学都有校园乐队大赛。

英国摇滚地图
推荐大家这两年的高分喜剧《爆笑女子乐队》,讲的是一群看似和摇滚没啥关系的英国少数族裔女学生,靠组乐队找寻精彩人生的沙雕故事。这也是少有的,以少数族裔女性为主角的摇滚题材剧。

当然,英国也不只有牛津剑桥两所好学校。在QS评选的世界百强大学中,英国占了相当重的份量。
很多英国留学生都表示,在英国交到了世界各地的朋友,还获得有趣的实践机会,实在是难忘的体验。

相信看到这里,大家对英国有了些全新的认识吧?其实任何刻板印象都不能概括一个国家的全貌。
英国不只有传统认知里的那一面,这里的时尚、美景、美食、文化、科技、教育都在兼容并包,与时俱进。

真正的英国不存在于刻板印象的传闻里。
对英国感兴趣,想要更深度了解英伦文化的小伙伴们,可以关注“英国国家旅游局”的官方账号,亲自探访,亲自挖掘英国的魅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