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人们欢庆新春佳节。在浓浓年味的背后,又有怎样的吉祥寓意?
自古以来,趋利避凶、找寻美好一直是人们共同的天性与追求。正是在这种心声传达之下,吉祥文化被人们创造出来,并成为绵延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的一条重要支流。它反映了人们向往、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良好愿望,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渗透于中国人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影响从古至今、无处不在。
春节临近,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的很多习俗与吉祥文化密不可分。《中国吉祥文化》丛书记录着人们用美食来表达自己虔诚的内心世界,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作为国内首次多角度阐述我国吉祥文化的著述,《中国吉祥文化》 丛书由民俗学家刘德龙担任总主编,各册作者均为中国民俗学会资深会员,由中国社科院、山东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专业民俗学或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者撰写。书中,编撰者们紧密围绕大众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如衣食住行、生产商贸、人生仪礼、节日庆典、思想观念等,就吉祥文化在其中的具体体现与生活意义进行细致描述与分析。专家们在书中提及,从节日吉祥食品饮食习俗中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底蕴,正是中华民族群体心理的折射。
节日吉祥食品是人们藉以传达内心世界情感的一种载体。
例如,北方人春节典型吉祥食品是饺子。而饺子,似乎天生就是一种完全适合中国人审美标准的吉庆食品。“饺子、交子、角子,皆与我国古代的钱币‘交子’谐音,甚至字音皆同,而且其形状也与古代钱币中的‘金元宝’‘银元宝’相似,甚至有的地方民间干脆就称饺子为‘元宝’。”书中还写到,虽然饺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富,但由于饺子自身的特殊条件,恰恰可以成为代表财富的吉祥物。财富,除了代表富有之外,更有着幸福、美满、吉庆、祥和的延伸意义。因而,饺子作为中国人生活中吉庆食品的代表,其地位也得以确定。 记者 朱德蒙